善意的设计丨刘孜:以设计为半径,为自己画一个完整的圆
演员刘孜做设计师并不是一个意外,她对有质感的器物有着天生的敏锐,更有着十足的敬意与耐心——为了传达出想要表现的基调,刘孜可以在陶瓷工坊耗上两年半的时间,因为她希望将自己感受到的材质之美,清晰地传递给这个世界:安静,温润,细腻,高贵,就像她自己,美得深刻但不远人。作为设计师,她期冀这些美好有质感的器皿,可以点缀生活,安抚焦虑,传递温情,唤醒人与人之间的向善之心。
简单是美
缘
起
从小在贵州独特山水环境长大的刘孜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川美毕业的奶奶与善于雕刻的父亲为她铺垫了美育的底色,“简单就是美”是父亲从小就不断给与她的启迪。
刘孜:当视觉在“触摸”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器皿的东方气质,它的立面是那种温润的、细腻的、雾面的,有点像东方美女的标准,是一种优雅的存在。你可以跟它对视,你想要上去摸摸它,碰碰它,感受这种亲肤感。优雅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不同于很热烈很奔放的炽热感,更像突然在街角看到屋里的那一盏灯,那一束光。
2019设计上海是Zi品牌第一次在大型展览中亮相。现场墙面的装置由二十几个带有蜜蜂图案的盘子组成,模仿了蜜蜂飞行的轨迹。温馨有爱的色调、简约明快的布置成为许多参观者的拍照打卡地。
“设计上海”中 Zi 展位蜜蜂飞行轨迹装置
2018年刘孜在巴塞罗那自然博物馆被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各种各样的蜜蜂标本所震撼,折服于大自然的神奇。随后,刘孜便把蜜蜂的形象放到了自己的产品设计中。刘孜觉得不仅仅是蜜蜂的可爱打动了她,而且生命周期短暂但需终日忙碌的蜜蜂从某一层面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一生,却来不及忧伤。
刘孜:我希望设计是能够去发现和寻找一种鉴定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联结的方法。设计师和艺术家一样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在尝试怎样把现代人的一些问题,比如社会中的“焦虑”,通过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做一些事情。每个人做一点点,我觉得大家就在一起,能够聚集一股力量。
材料之美
开
端
早在2003年,刘孜作为一个背包客去过很多的国家,带回来的都是家居饰品,这些美丽的事物打开了她新世界的大门,颠覆了她对传统美好事物的认知。
2008年,她把意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带到了北京。Kartell大胆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独特的塑料材质,尤其是持久的质感深刻地影响着她,让刘孜的关注点落在了材料上。
Zi 作品
刘孜:我觉得材料太美了,如果使用不好我就会特别心痛。而把不为人知的那种美挖掘出来,你对着材料会觉得它也懂你,那一刻很满足。
然而,现实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工厂最关心的是产量问题,没有人愿意白白投入时间研发。刘孜把研发的过程比做“西天取经”。为了传达自己的“现代审美”及材料需要呈现的气质,需要设计师沉到工厂与制作方反复沟通,把关每一道工序,以和工人建立共同的认知和标准。这一切是“比价”无法实现的,因为刘孜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杯子,她需要全新的材料和专属的气质。
刘孜:所有的美都是多余的,你觉得哪一种美是必要的呢?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而我觉得有必要坚持寻找美,我们创造美的时候,就是要不断地在工艺上精进,中国历来有工匠精神,经过工业时代冲击已渐渐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这份初心。
刘孜:这一切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我需要完完全全表达自己,我的字典里没有‘将就’。
一般瓷器的颜色是通过上釉来完成,制作的工序出现一些小小的杂质,上釉之后就什么都看不见,并且釉色流于表面,无法传达质感。Zi系列器皿却精选色泥做原材料,色泥工艺要求严格,修坯的痕、气泡及其杂质才能避免。色泥上色的方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刷上去”,而是将色泥和高岭土混合,整体烧制。它在烧制的过程中看不出任何颜色,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颜色一点点渗透体现。但是,经常有的情况是需要一个绿色,出来的却是灰色!而出来的颜色如果不对,必须重新再试,直到满意为止。
为了这份“不将就”,刘孜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将Zi品牌第一系列的产品研制成功。刘孜初期的作品总是拥有纯净的色彩,看起来安静冷冽,但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如同她自己,也许这正是深深体悟生活的一种姿态!
色泥烧制
刘孜:传统的东西我也喜欢,在那个年代特有的语境里,工匠如同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手里的这把泥,而再无法回到工匠时期的今天,在我们的时代里,我想用自己的感知,自己的经历,创造出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
Zi 作品
2019设计上海的展场中,除了蜜蜂系列的产品之外,异形把手的马克杯也受到大众的追捧。但是,把手采用特制的比例,比例调整后便需要克服烧裂的风险,同样需要一遍遍测试。马克杯的壁厚是传统瓷杯的1/3,那一点点的改变其实很难,需要保持器形的完整且不变形。
自由姿态
成
长
路易斯·布尔乔亚是刘孜最喜欢的女性艺术家,她觉得女性视角更细腻,更浪漫,更唯美,更有绵长的力量。这个想法促使SHE&HE系列诞生了。刘孜的设计更多的是要表达自我、追求自由,是“换一个角度在看世界”。
Zi 生活场景
刘孜:这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吧!设计师构思一件作品,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功能。SHE&HE系列有三个盘子,早餐的时候小盘子可以放坚果,中盘子可以放水果,大盘子放碳水化合物,不用放太多,但是营养是均衡的。下午茶时间,中盘子可以放一些点心,旁边再放马克杯。马克杯特别设计了一个缺口,那样茶包不会一冲水就掉下去。这几个小东西往那一放,我觉得我可以留给自己一点专属时间,这很奢侈,只为我自己。
Zi 马克杯
2019年8月份,Zi品牌将在阿那亚开第一家线下分店。刘孜将用一个美术馆的思维做店铺:一部分是Zi产品的常态展;另一部分是特展——展出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合作的作品;中间是交流的平台,用一个岛台把这一切联结,岛台将兼具智能和互动属性。她想做的是从工业化产品到个性化产品的转变。
刘孜:我想要一种自由的状态,一种人跟空间的平等。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精选店,设计语言可能已压过了人,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需要仰视它。我觉得人和人是平等的,人和物是平等的,人和空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刘孜接下来将推出一种不一样的材料——高温泥,它可以让瓷器的表面有肌理,看起来像艺术纸,也可以粗粒、雾面,一种能烧制出的工艺,区别于后期加工的效果。使用这种自然的肌理可以做更多自由的器形,而且烧出来的质地看起来是很柔和,跟瓷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这是材料的魅力。
刘孜:我看到它们像是找到了陌生的同路人,与我底层的价值观相符,我想要有个性,我想要自由,我也想要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刻,静谧的那一刻。 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设计师品牌,你是什么样的状态,你接触了什么人,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你想做什么样的表达,你就得把它做出来。
坚持自我
希
望
一直坚持产品思维的刘孜在面对市场的时候,并没有享受到上帝的厚爱,别人碰到的难题与挑战在她的身上一个都没有少。品牌视觉的确立、包装的美观耐用、经销渠道的谈判,这期间不断发生的状况,她都要一一面对。看似不断闯关,其实不过顺势而为,刘孜从来没有拒绝命运的安排,只会一遍遍的迎战,她说:“这些事情让我变得强大!”
刘孜:最怕的就是没方向,要么干要么不干,我常和身边的人这么说,然而他们通常的回应都模棱两可。但我现在因为经历多了,会知道有时候要妥协,但是在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还是会主动地思考。
凭借刘孜本人的品牌价值以资本介入市场并不是难事,但是她并没有觉得资金上的雄厚可以带来好的产品。她不想因为商业模式让自己乱了方寸,改了自己做产品的初心。
刘孜:一味套用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不行的,那都是先验,不是经验。你看了之后特别激动,你觉得血脉膨胀,那个鸡汤一晚上就消化了,一点用都没有。
我只想老老实实地把产品做好,其实条条大路都可以前行,关键是你是否思考过,他们在他们的逻辑里思考,我在我的逻辑里思考,都需要不停地思考。
2018年底,Zi品牌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接到了一些大公司的订单。设计上海的展览之后,Zi品牌也将进入香港连卡佛的全线品牌。
刘孜:其实大家可能都特别好奇我的身份转换,可能在我们的教育背景下,这种事情还是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但是对我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必要不断地去完整自己的人生,因为路是自己走的。一生走完之后还是希望给自己画一个精彩的圆。我不太想用别人的一些标准去定义我自己,我一直想寻找我自己是谁。
刘孜,演员,设计师,清华大学客座导师,北京国际设计三周年展特邀设计师,其作品《童话》在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展上展出。2015年创立个人家居设计品牌Zi,2018 Zi 经过三年开发第一个系列正式上线,受邀成为中国陈设委最高陈设设计奖项晶麒麟奖宣传大使;2018年9月,Zi作为唯一一个受邀参展的中国品牌,亮相M&O巴黎设计特展。
善意的设计:通过设计让最日常的器皿不仅满足实用功能,更传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缓解现代人的焦虑、传递温暖。
——刘孜
送福利啦
转发本条微信并集赞截屏私信到后台
获赞前4名各送刘孜签名照一张
活动截止日期:5月18日
开奖日期:5月19日
出品人/ 马继东
主编/ 尹菱
——
责编/ 阿爽
编辑/ 春春
图片来源/ Zi 品牌
——
监制/ 舒剑
运营/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欢迎提供“善意的设计”案例
往期回顾
2 善意的设计丨香港甦屋:有尊严的群租,在5.7㎡里寻找幸福感
7 善意的设计丨15平米小屋,怎么装得下城市人的过去和未来?
9 善意的设计丨有了它,在南方的山村,老百姓也可以住上恒温恒湿的老宅了